电缆桥架的荷载计算是确保桥架及支架安全稳定的核心环节,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后期运行安全。荷载计算需结合静荷载、动荷载、附加荷载三类核心因素,遵循《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》(GB 50217)及桥架产品规范,具体步骤如下:
电缆桥架的荷载需考虑 “自身承载 + 外部作用” 的综合效应,主要分为三类:
静荷载是最基础的荷载,需精确计算桥架自重与电缆总重的叠加值,单位通常为 N/m(牛 / 米)或 kg/m(千克 / 米,1kg≈9.8N)。
步骤 1:计算桥架自身重量(G₁)
桥架自重由其材质、规格(宽度 × 高度 × 厚度)及长度决定,可通过厂家参数表直接查询(单位:kg/m),或根据材质密度估算:
- 钢制桥架:密度≈7850kg/m³,重量(kg/m)≈(宽度 + 2× 高度)× 厚度 ×7850×10⁻⁶(单位统一为 m);
- 铝合金桥架:密度≈2700kg/m³,公式同上,密度替换为 2700;
- 玻璃钢桥架:密度≈1800kg/m³,公式同上,密度替换为 1800。
例:300×100mm 钢制桥架(厚度 1.5mm),自重≈(0.3+2×0.1)×0.0015×7850≈(0.5)×0.0015×7850≈5.89kg/m。
步骤 2:计算电缆总重量(G₂)
电缆总重为桥架内所有电缆的单位长度重量之和,需根据电缆型号、规格从电缆产品手册中查询单根重量(单位:kg/m),再乘以数量:
总电缆重量(G₂)= Σ(单根电缆重量 × 电缆数量)
例:桥架内敷设 4 根 YJV-0.6/1kV-4×120mm² 电缆,查手册得单根重量≈1.8kg/m,则 G₂=4×1.8=7.2kg/m。
步骤 3:静荷载总和(G)
G = G₁ + G₂(单位:kg/m),如需转换为 N/m,乘以 9.8(1kgf=9.8N)。
上例中:G=5.89+7.2≈13.09kg/m≈128.3N/m。
动荷载为临时荷载,需结合检修需求设定,通常按以下标准取值:
人员检修荷载:按200N/m(约 20kg/m)计算(考虑 1 人站在 1m 长桥架上的重量);
电缆敷设拖拽力:短期作用,通常取静荷载的 10%-20%(或按厂家建议,一般不单独计算,合并到动荷载中)。
因此,动荷载(Q)通常简化为 200N/m(或根据实际检修频率调整,封闭不可达的桥架可不计)。
附加荷载仅在特殊环境中考虑,需结合具体场景计算:
风荷载(室外桥架)
风荷载(F 风)= 风压 × 桥架迎风面积(单位:N/m)
- 风压:根据当地基本风压(如沿海地区≈0.6kN/m²,内陆≈0.3kN/m²,查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》GB 50009);
- 迎风面积:桥架宽度 ×1m(单位长度),即 F 风 = 基本风压(kN/m²)× 宽度(m)×1000(转换为 N)。
例:300mm 宽室外桥架,基本风压 0.5kN/m²,则 F 风 = 0.5×0.3×1000=150N/m。
地震荷载(抗震设防区)
地震荷载(F 震)是桥架及电缆自重产生的水平惯性力,简化公式:
F 震 = 静荷载(G)× 地震影响系数(α)
- 地震影响系数 α:根据抗震设防烈度(如 7 度区 α≈0.12,8 度区≈0.24,查 GB 50011);
例:静荷载 G=128.3N/m,8 度区(α=0.24),则 F 震 = 128.3×0.24≈30.8N/m。
冰雪荷载(寒冷地区)
冰雪荷载(F 冰)= 雪压 × 桥架宽度(单位:N/m),雪压按当地最大积雪深度计算(如北方地区≈0.3kN/m²),公式:
F 冰 = 雪压(kN/m²)× 宽度(m)×1000
例:300mm 宽桥架,雪压 0.3kN/m²,则 F 冰 = 0.3×0.3×1000=90N/m。
实际设计中需考虑 “最不利荷载组合”,即同时作用的荷载叠加,确保桥架及支架能承受极限情况:
常规室内场景(无附加荷载):
总荷载 = 静荷载(G) + 动荷载(Q)
室外 / 特殊环境场景:
总荷载 = 静荷载(G) + 动荷载(Q) + 附加荷载(F,取风、地震、冰雪中的最大值,不叠加)
计算出总荷载后,需用于验证桥架和支架的承载能力:
桥架自身承载验证
桥架厂家会提供不同规格的允许均布荷载(kN/m),总荷载需≤厂家允许值(预留 10%-20% 安全余量)。
例:计算总荷载 = 300N/m(0.3kN/m),需选择允许荷载≥0.3×1.2=0.36kN/m 的桥架。
支架承载验证
支架的间距(L)决定了其承受的弯矩,需满足:
- 支架荷载 = 总荷载 × 支架间距(L);
- 支架的承载力(厂家参数)需≥支架荷载 ×1.2(安全系数)。
例:总荷载 0.3kN/m,支架间距 2m,则单个支架需承受 0.3×2×1.2=0.72kN,需选择承载力≥0.72kN 的支架。
挠度验算
桥架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需≤跨度(L)的 1/200(避免过度弯曲导致电缆受力),公式:
挠度(f)= 5× 总荷载 ×L⁴ /(384×E×I)
(E 为材质弹性模量,I 为桥架截面惯性矩,可查厂家参数,或由厂家提供挠度曲线)。
- 数据来源:桥架自重、电缆重量、支架承载力等需以厂家技术参数为准,避免估算误差;
- 安全余量:所有计算结果需乘以 1.2-1.3 的安全系数,应对突发荷载;
- 场景适配:室内封闭桥架可不计动荷载,室外必须考虑风荷载,地震区强制验算地震荷载;
- 简化原则:中小型项目可简化附加荷载计算(如仅取风荷载或地震荷载的最大值),大型工程需由结构工程师复核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确保电缆桥架的荷载计算既符合规范要求,又能满足实际运行中的安全与稳定性